西安咸阳机场附近的农田里,曾出土过一方唐代墓志,上面刻着“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”。这简短的文字背后藏着一个女子在权力漩涡中起伏的一生。她是上官婉儿,唐代唯一以女性身份实际担任宰相之职的人,也是武则天到唐玄宗初年政坛上绕不开的人物。
上官婉儿的出身带着悲剧色彩。她的祖父上官仪曾是唐高宗的宰相,因反对武则天被处死,刚出生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起没入宫中为奴。在掖庭宫的十几年里,母亲坚持教她读书写字。没想到这个在困境中长大的女孩,展现出惊人的才华,十来岁就能写诗作文,连武则天都听说了她的名声。
公元690年,武则天召见上官婉儿,当场出题考她。上官婉儿提笔而就,文章通顺,辞藻优美。武则天看后十分欣赏,当即下令免除她的奴籍,让她留在身边处理文书。这成了上官婉儿人生的转折点。她凭借聪明机敏很快熟悉了朝政运作,从简单的抄写文书,逐渐开始参与处理奏章、起草诏令。武则天对她越来越信任,甚至让她参与讨论一些政事的决策。
展开剩余48%中宗复位后,上官婉儿继续受到重用被封为昭容,依旧掌管朝廷的文书工作。当时的诏书大多出自她的手笔,大臣们上奏的奏章也由她先行审阅,提出处理意见后再交给皇帝。这种特殊的地位,让她实际上成了朝廷的“内宰相”。官员们想升迁,都要设法得到她的认可;各地的贡品,也会先送到她那里挑选。
除了政事,上官婉儿在文坛上也很有影响力。她喜欢举办诗会,邀请大臣们作诗唱和,然后由她评定优劣。她自己也擅长写诗,风格清新明快,当时很多人模仿她的诗风。在她的推动下,唐代宫廷诗歌创作一度十分兴盛。不过她的私生活也常被人议论,她与武三思、崔湜等官员的关系,成了政敌攻击她的把柄。
权力的游戏总是充满风险,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,率军入宫诛杀韦后一党。上官婉儿手持蜡烛迎接,想证明自己站在李隆基一边,并拿出曾支持李隆基父亲的诏书草稿作为证据。但李隆基认为她长期依附权贵,左右朝政,最终还是下令将她处死,时年46岁。
作为唐代女性参政的代表,上官婉儿的一生充满争议,却也真实反映了那个开放时代的复杂性。她以女性之身,在男性主导的政坛中占据一席之地,用自己的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,成为唐代历史中一道别样的风景。
发布于:湖南省股票配资公司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